说课稿

时间:2024-04-15 05:02:21
关于说课稿范文汇总9篇

关于说课稿范文汇总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口诀求商》,我想通过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来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法的求商方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表内除法以及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基于我对教材的认识,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有3个: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表内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理解并掌握用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能正确口算被除数不大于12的除法算式的商。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关系,感觉用口诀求商的合理性,能联系除法的含义解答一些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算法的学习活动,获得探索算法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培养对计算学习的兴趣。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的

教学重点: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根据除法算式,很快地找到相应的乘法口诀。

三、说教法学法

接着,我说说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与组织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采用观察、讨论、游戏等生动活泼的学习方法,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课件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说说本课的教学过程。本课教学我想采用以下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自主合作,探究口诀,(三)、实践运用,巩固深化,(四)、总结提炼,课后延伸。下面,我具体说说每个环节的安排及我的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我设计了猴妈妈分桃的情境,以生动有趣的对话故事引入,以便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并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猴妈妈是怎么分桃的?引导学生搜集图中的有用信息,并提出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在学生列出算式后及时发问:你有什么办法计算出12÷3的结果吗?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探究求商的方法上来。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特别是习惯于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身边的事务。比方说学生看到猴妈妈分桃图马上就会下意识的去数出桌上有12个桃子,是三个三个一分的。学生看懂了图意,也就轻而易举的根据图意提出了“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为接下来的探究口诀求商方法做好了准备。

[这一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设计,以学生感兴趣的讲故事入手。同学们在根据故事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

第二环节:自主合作 探究口诀

用口诀求商的算法教学部分我也事先预设了几个教学层次:首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计算12÷3的方法,再通过小组交流,得出多种计算12÷3的商的方法后,进行算法优化,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最终得到共识:即采 用 乘法口诀求12÷4的商的办法最简便。然后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充分体验、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力求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探索用口诀求商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如学生提出解决第(1)个问题的方法,并列出12÷3之后,分小组讨论解决“怎样算”。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交流求商的方法。对学生想出的计算方法给予鼓励,促使学生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让学生通过了解、尝试各种不同的算法,体会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好。体现了优化算法的思想。接下来第(2)个分桃问题意在使学生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通过设计两组有层次的口算练习,使学生体验到用口诀求商的关键在于看除数,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那么,两组题目训练下来,大部分学生能达到比较熟练的用2-6的口诀求商的程度。

[这一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这个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探究能力,自己通过归纳交流,到了多样的解题策略的化,紧接着提问:这么多种办法你认为哪种方法能很快地解决问题?通过讨论交流各自个性化的算法,让孩子们在倾听他人意见时,反思、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算法的最优化,培养了学生的择优意识。]

第三环节:熟练方法 灵活应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既掌握知识和技能又能创造性地运用,我精心设计了三个不同程度的练习题。

1、计算小博士:主要是巩固基础知识,为做后面的题作好准备。

2、爱心小天使:让学生找到商是1的除法算式的特点,并适时渗透德育教育

3、小小设计师:侧重于加深对除法算式含义的理解,在展示学生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初步渗透符号意识。

[这一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练习设计,既着眼于基本技能的训练,又着眼于相关知识的拓展,在这些多层次的练习中,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是对知识的巩固,又是对思维的又一次拓展,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验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第四环节: 总结全课 适当延伸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这一课后的收获,将本课的学习延伸到以后将要学的知识中,为以后的学习作好准备。

[这一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总结,可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说说这课的总结,可以让学生再一次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再一次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组织的是小班语言活动《毛毛虫的故事》,这个故事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毛毛虫的故事,到最后蜕变成蝴蝶的过程。无论是从形象上,还是从内容上看,都是幼儿感兴趣的题材。活动情景性很强,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孩子接近4岁,对角色游戏特别感兴趣,平时总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因此,我想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给幼儿提供学习说话的机会。

(二)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 ……此处隐藏14766个字……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理解人造卫星的作用呢?

(一)借助填空,促进朗读。文中有一条主线,那就是月亮姐姐的两次说话:“你是谁?为什么飞上天?”“欢迎你,地球上来的新伙伴!”这两句话依次表现了月亮姐姐从“奇怪”到“高兴”的心理变化。怎样读出疑问和感叹的语气?光凭教师讲解技巧,肯定难以奏效。针对低段孩子“喜怒皆形于色”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以练代讲,让学生在“问”和“说”之前添加提示语,比如“高兴、惊奇、热情”等。借助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情感世界和个性特征,更准确地把握对话的情感内蕴和当时特定的交际气氛,朗读起来入情入境,饶有童趣。

(二)借助朗读,促进理解。课文第三段是阅读和理解的重点段,也是认知的难点。为落实这一重难点,我设计了五个层面地读:

(1)初读,读通课文。“初读”务须充分,要使学生的读做到如朱熹所言,“须字字响亮,不误一字,不少一字,不多一字,不倒一字”。这样才能为感情朗读打好基础,为理解语言作好铺垫。

(2)再读,汇报交流。在学生充分感受言语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自读自悟,并汇报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借此触发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方式一个整体的、笼统的语感。

(3)精读,深入理解。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难点,我作以下设计:首先,多媒体出示本段第一句:“我是一颗人造卫星,人们把我送上天。”“什么是人造卫星?人们为什么把我送上天?”这是学生认知上的空白,我借助一组人造卫星的图片和卫星发射过程的动画演示,给学生建立鲜活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然后,提问:“人们为什么要把人造卫星送上天呢?”引导学生理解朗读好第二句,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设计了这样的梯度训练:第一步:理解作用。学生自行朗读第二句,并用“人造卫星会——”来说话,从而使学生了解人造卫星有哪些作用。在学生兴趣盎然的谈话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说得准确、规范。第二步:进行复述。让学生用“人造卫星的本领真大,会——会——会——会——”的句式,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达到复述课文内容的目的。第三步:辅助理解。至此,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负载的信息的认知还只局限于浅层次,怎样扩充信息的深度?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份精心设计的资料。资料采用自述式的言语介绍通信卫星、侦察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勘探卫星的作用,不光贴近课文语言的特色,富有童趣;更负载了课文中言之不详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积累语言。如资料中的开场白:“嗨!大家好,我们是人造卫星,是人类的好朋友。你们想了解我吗?”又如自我介绍:“我是一颗通信卫星,我能接收地面上的信息,再把这些信息转送到其他地方。如果你要收看精彩的电视节目,那就得请我帮忙了。”如此活泼的语言,必定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学生熟读材料后,选择最喜欢的一种卫星,借助表演进行表述。这样的拓展,融朗读、理解、运用、说话为一体,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感受科学的魅力,拓宽知识的内涵,强化语感的品位,可谓一举多得。第四步:回归整体。以上设计,体现了“不会--会—更会”的学习过程,学生对人造卫星的作用必然了然于心,此时,教师相机引导,“现在,谁能来做做人造卫星,讲讲你的作用?”如此,大大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自然读得形象、读得自豪、读得动情。

(4)诵读,习得语感。诵读是把语言材料内化的有效途径。教师应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进行诵读,比如分角色表演,又如复述故事……最终使学生轻松自如地跟着语感和作者走到一起,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言,使其意皆若出于我之心的程度。

(5)泛读,延伸拓展。“言有尽而意无穷”,当学生感于言而动于情,激起浓厚的探索的欲望时,我因势利导,向学生推荐了关于我国人造卫星研制和发射的相关儿童科普读物,并建议有余力的学生阅读有关天文知识的儿童科普读物,同时邀请常识老师做嘉宾,举行一次“宇宙的奥秘”语文活动课,从而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加深了学科间的融合,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以上设计,仅仅是我对本课教学的理想蓝图,实际教学中能否收到设想中的成效,应该跟着学生实际不断修改、不断探索。

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本则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须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注意形象渲染,重视情境感受,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语言情境,感受语言内容,感悟语言内涵,并让他们在形象的想象和创造中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会认会写的生字,能结合语境猜测、验证“巴望、焦急、疲劳”等词语的意思。随文识字,理解词语意思是重点。

2、读懂故事内容,能在读、说、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懂得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急于求成。这也是教学难点。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表达的寓意”。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语,在读、说、想中悟出寓意。

二、教法学法

引导学生在语言训练中扎实基础知识;在朗读中体会人物心情;在想象中丰富文本内容……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三、教学流程设计:

(一)谈话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让学生说说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后揭题。目的在于理解寓言的特点:简短,深刻。并让学生就课题而质疑,如,“看见题目你读懂了什么?”“从题目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读,整体感知课文

这环节让学生带着课题中的疑问,反复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先从课题中的“苗、助、长”的理解入手,问,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有什么好办法呢?引出“揠”的理解。

(三)品读课文,悟出寓意

1、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明确农夫操之过急的心态,为下文的理解打下铺垫。同时,抓住这一主线,带动“巴望”“焦急”等词语的教学。利用这些词语带动上下文阅读,结合语境想象理解,巧妙地将识字与理解课文相互渗透,真正实现随文识字。

2、探究原因,理解操之过急

主要过程如下:

(1)农夫种了禾苗后是怎样的心情?请学生从文中找依据。

(2)你好像听到了农夫对禾苗说什么?想象,进一步体会“巴望”的心态。

(3)读出焦急的语气。

(四)文本延伸,明理,表演创编故事,训练语言。

1、情境再现:如果你就是农夫的儿子,会怎么开导你爸爸呢?同桌想像一下

演一演,看谁最能让爸爸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2、故事新编:到了第二年,农夫又种禾苗了,这回他会怎样吸取教训。既训练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板书设计

力求体现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点突出,又便于学生复习。

《关于说课稿范文汇总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