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具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录像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问题。
3、投影出示20xx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
5、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二、学习第二部分
1、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导读第6自然段。
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黄河变化的原因、两大原因的关系、严重后果、治理方案
自然原因
人类的破坏
5、流所填表格。
三、品读:揭示中心,试谈体会
1、品读回顾全文,理出文章脉络:变化原因治理。
2、根据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环保小队”上台汇报:西安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4、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应在小组中就西安环保问题提出建议。
5、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四、作业。
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西安地区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省政府有关部门。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黄河,我国第二大河。我们的祖先很早很早以前就生活在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可是很多年以来,黄河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灾难。我们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黄河变化的情况。学习了这篇课文,我相信同学们都会感到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何等重要。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画出有难度的字、词、句,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1.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有些字不是生字,但读音容易出现错误,这样的字应反复强调。
“域”字应读“yù”,不能读“huò”;
“衍”字应读“yǎn”,不能读“yán”;
“构”字应读“gòu”,不能读“gǒu”;
“蚀”字应读“shí”,不能读“sh9”;
“耕”字应读“gēng”,不能读“gēn”;
“频”字应读“pín”,不能读“píng”;
“择”字应读“zé”,不能读“zhái”。
还有一些字形相近,在书写过程中很容易误写。因此,这样的字应该放在一起,按音、形、义区别组词。
祸(祸害) 择(选择) 衍(繁衍)
锅(锅盖) 译(译文) 衔(衔接)
沃(沃土) 吨(千吨) 迭(更迭)
跃(跳跃) 顿(顿时) 跌(跌倒)
蚀(腐蚀) 构(结构) 域(地域)
浊(浑浊) 钩(鱼钩) 或(或者)
2.解释词语,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摇篮:指发源地。
不禁:抑制不住。
高原: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小的大片土地。
叫苦不迭:不停地叫苦。
生息繁衍:生活、养育后代。
忧患:困苦患难。
流域: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地区。
河道: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河。
河床: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也叫河槽或河身。
植被:覆盖在某一个地区地面上、具有一定密度的许多植物的总和。
水土流失:土地表面的肥沃土壤被水冲走或被风刮走。
关键: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悬河:河床高于地平面,远远看去好像悬挂在空中,故称悬河。
(三)理清结构,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苦难。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主要讲黄河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第三段(第4~6自然段)这是课文的重点段,主要讲黄河变化的原因。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的是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
(四)结合思考题,学习课文。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但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课后思考题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课文的内容。因此学生通过自学把这些问题解决了,也就理解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完成了学习任务。
课文一开始讲:“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什么?
(“摇篮”指发源地。)
从这里可以看出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是,黄河真的使中华民族幸福安宁吗?没有,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记住黄河近两千年间的表现。
齐读课文,激发学生了解黄河的积极性。
过去的“摇篮”是什么样的呢?
(自然条件很好,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
板书:摇篮 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 土地肥沃
生息繁衍
因此我们的祖先就选择了这里生息繁 ……此处隐藏21759个字……人们带来了苦难。
生:这里用“深重”来描写苦难,再加上前面的决口、改道,让人感到心里沉甸甸的,好像要透不过气来了。
师:那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呢?生读文。师:你是怎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的?生:“竟决口……26次”读得稍快一些。“深重的苦难”读的低、慢,表示我的心情很沉重。
生:老师,我不明白这里“表现”这个词为什么要加引号?
师:谁能帮帮他?
生:这里把黄河当成人来写,赋予人的情感,说明黄河虽然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但是人民并没有忘记她是中华人民的摇篮,是中华人民的骄傲,作为黄河的儿女将永远把它视为神圣的母亲河。
师:我相信,黄河听了你的话,也会为你对她的热爱而高兴的,×××你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师:大家要像×××一样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问。大家鼓励鼓励他。生鼓掌
师:谁还想说?
生:读了这一段“可是……忧患”我知道黄河由“摇篮”变成了“忧患”。
生:从“凶猛暴烈”这个词能看出来她就像一个脾气暴躁的老人一样在发着脾气,还有从“叫苦不迭”这个词说明人们在不停的叫苦,也就是黄河一直折腾,不让人们得到安逸。
3.师:黄河有好河变成了祸河,原因是什么?
生:我从课文中“黄河……大水灾“这一段知道了是由于泥沙多使黄河形成了悬河。而悬河的决口是使人们受到灾难的直接原因。
生:读了这句“据……原因”我知道黄河变化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二是……。
此处师呈现ppt,自然和人为原因。
生:人们越开垦,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肥力就要下降,农作物就要减产,人们就更要开垦耕地,水土流失就更严重。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长此以往,人为地造成了恶性循环,给母亲河增加了负担,使她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师:这里用了这么多的越字,有什么含义吗?
生:连续用了12个越字,强调了人为因素造成了黄河泥沙的增加,以事实为例分析透彻,点明了人类的肆意破坏才是黄河变化的罪魁祸首。
老师板书: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土地-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大量减产-无限制地开垦放牧。
师:考虑一下是单个原因造成的,还是两方面呢?哪个又是主要原因呢
生:两个方面,人为原因是主要的原因。
师总结:黄河有好变坏,首先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其次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过究其实质,人类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正是人类无节制的肆意开垦放牧和采伐。才使本来就糟糕的自然坏境变得更恶劣。在这种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之下,黄河泛滥成灾,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出示ppt
4.师:供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黄河,由于人为的因素而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读一读最后一段,看看科学家是怎样治理的呢?
生:“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他随心所欲流进黄河”。
师:奥,治理黄河的核心问题,就是治理泥沙。
师:此处用了个词不折不扣,不折不扣什么意思啊?造个句子。
生:不打折,表示完全,十足,彻底。
师:你们以前还学过不-不-的词语吗?
生:不知不觉,不伦不类,不上不下,不依不饶,不见不散。
生: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师:为什么是自杀行为呢?
生:破坏森林是导致水土流失加快的直接原因,而破坏森林的又是人类自己,这不是自己毁掉自己的自杀行为吗?同时点明治理黄河的办法。
师:科学家亲自为治理黄河设计治理方案,一定要,尽快等词表明科学家治理黄河的决心和信心。那你们谁来读读,得用什么语气来读?(坚定有力)
师:读的真有力。大家课下都搜集资料了,黄河从一条好河,变成了祸河,但是经过中华儿女的不懈努力,黄河正在慢慢的变好,结合你们搜集的资料,同学们来说一下现在的黄河又有那些变化呢。
5.还记得第九课的自然之道,是我们懂得了要遵守自然规律,否则就要受到惩罚,通过学习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通过你们学习了解了这么的资料,你们又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或者说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从破坏森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得出,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就要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师:她能从文中的一句话,总结出一个道理,懂得了怎么做,真会读书,从书中找到了答案。
师:现在人们已经收到了惩罚,是不是啊?
师总结感受: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如今却成了一条祸河,成了一把悬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民心头的利剑。让我们关心黄河母亲,关注环境保护,充分认识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行动起来,拯救黄河,拯救我们身边所有被破坏的自然环境。
6.点明写作方法
师总结:本文通过列举调查数据,科学研究结果等大量事实,描写黄河流域的自然条件有好变坏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使我们清楚的了解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那么咱们以后在写作中用事实来讲道理的时候也要借鉴这篇课文的写法。呈现ppt。
五、拓展与探究
(师:无数的科学家为母亲河的健康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那么,当这中华民族的骄傲,华夏儿女的母亲河遇到困难,无法自拔时,我们作为黄河的儿女应该怎么做呢?开动一下脑筋想一想治理黄河的办法。
生:老师,我长大了之后,培植出一种粮食作物,让它在黄土高原安家落户,既能给人们提供生命的粮食又能够起到固定泥沙的作用,使它不再进入黄河。
生:我要在船下安一种装置,把泥沙重新带回中上游。
生:我会培养一种藻类植物,形成网状结构,起到做过滤泥沙的作用,不再让泥沙流到黄河中下游。
生:我想发明一种药水,每当连降暴雨,黄河咆哮时,把它投入水中,使它遇到水产生化学反应,变得温顺、平缓、不给人们带来灾难。
生:我以后要发明一种仪器,能够控制天气,不让他连降暴雨,不至于水量增大,水面升高,造成决口,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师:同学们的注意都很棒,相信在咱们的共同努力下,黄河一定会再次成为摇篮。此处呈现ppt。)黄河的诗句吧,世界地球日。
此处绿色字体的内容,如果时间够用就讲,不够,就略过。
六、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读懂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了解了许多关于黄河的知识,也懂得了人类与大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自觉的爱护大自然,为保护、改善、美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七、拓展作业
1、摘录好词句
2、同学们,在我们的家乡,也有一些河流,我们应该怎么保护他们,让他们永远美丽动人呢?请大家在课下设计一条保护家乡河流的环保标语,比一比谁写的最有号召力,最能打动人心。(自选)
板书设计
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土地---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大量减产----无限制地开垦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