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学设计

时间:2024-01-23 11:11:40
《可能性》教学设计

《可能性》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可能性》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可能性》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8~9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初步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玩游戏,高兴吗?老师希望小朋友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注意与小组内的小朋友合作,能做到吗?

[说明:新课伊始,就抓住学生爱玩的心理,以游戏的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二、玩一玩

1、游戏一:抛硬币。

提问:这是什么?想知道用这枚硬币怎么玩游戏吗?

介绍抛硬币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一名小朋友向上抛硬币,其他小朋友猜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教师在实物投影上说明硬币的正面和反面。)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游戏活动。

交流:刚才在抛硬币时,出现了哪些情况?

拿起一枚硬币,提问:如果老师把这枚硬币抛起,落下后结果会怎样?(学生猜结果)

追问:一定是正面朝上或一定是背面朝上吗?(不一定)应该怎样说?(引导学生用“可能”“也可能”说说游戏的结果)(板书:可能)

[说明: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并尝试用“可能”等词汇进行表达,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2、游戏二:摸球。

出示3个红球3个黄球,谈话:(边说边演示)这里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老师把它们放进袋子里,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从袋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结果会怎样?(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结果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可以摸一摸,看看是不是既有红球又有黄球。谁愿意和老师一起玩?

示范:老师摸,一学生记录摸出的球是什么颜色。(摸3次)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玩游戏。

提问:你们摸出的球是既有红球,又有黄球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袋子里既有红球又有黄球,所以摸出的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说明: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小组内学生之间的摸球、猜球游戏,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游戏,再次使学生感受到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设问:如果这个口袋里装3个黄球,3个绿球,任意摸一个球,摸出的可能是红球吗?(板书:不可能)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摸球,验证结论。

拿出装有6个红球的袋子,问:从这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一定是红球)可能是其他颜色的球吗?(不可能)(板书:一定)

谈话:请小朋友拿出这样的袋子,小组合作摸5次,看看结果怎样。

反馈:从这个袋子里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吗?

活动小结。(略)

[说明:以“提出猜想—摸球活动—解释说明”的方式,组织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含义,明确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伴着思考活动,探究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数学思考得到充分的发展。]

3、游戏三:转转盘。

出示转盘,谈话:这是一个转盘,分为红色、黄色、蓝色等三个区域,请小朋友想一想,转动指针,最后指针会停在哪里?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转动指针,看指针可能停在哪个区域。

学生交流后,小结:指针可能停在蓝色区域,也可能停在黄色区域或红色区域。

[说明:让每个学生动手试一试,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指针可能停留的区域,强化学生对“可能性”的感知,增强了合作意识。]

三、辨一辨

多媒体出示装有不同颜色球的三个口袋(①2个红球,3个黄球;②2个蓝球,3个红球;③5个黄球),以及蓝猫、淘气、菲菲判断从口袋里摸球情况的画面:

蓝猫: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黄球。

淘气: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黄球。

菲菲: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不可能是黄球。

(1)小组讨论:蓝猫、淘气、菲菲各摸的是哪个口袋?先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2)全班交流。(略)

[说明:以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提出问题,增加了学习活动的情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说理,学生对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感受得到了加深。]

四、放一放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些红球和绿球,你们能按要求把球放在袋子吗?

(1)往口袋里放一些球,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绿球。

(2)往口袋里放一些球,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绿球。

(3)往口袋里放一些球,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不可能是绿球。

学生分小组按要求完成操作,并说明理由。

[说明:让学生根据事件发生的结果推想条件,又一次加深了学生对可能性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五、说一说

提问: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事情一定会发生,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能用“一定”“不可能”或“可能”说一句话吗?

小结: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可能、不可能或一定发生的事情。只要我们平时多学、多问、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六、课堂总结(略)

《可能性》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在小学第一学段安排的“概率”学习内容主要有:初步体会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实验。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对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有所认识,本节课进一步学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对这些可能性的大小用语言进行描述,是为下一学段学习概率知识打下基础。

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是由事件的各种因素决定的。同样摸球,如果某种颜色的球数量多一些,那么摸出这一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对于这些道理,既不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也不能在活动中刻意去追求,一定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活动过程中悟出其中的道理。因此,本目标实施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活动,逐步让学生悟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 ……此处隐藏19894个字……感受到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

2、练习

P107“做一做”

3、

三、巩固练习

P1096

[1]学生说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

[2]猜测实验后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3]实践、记录、统计

[4]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什么?

[5]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再掷几次,让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硬币是均匀的,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P1097

学生讨论完成

《可能性》教学设计14

摘要:一直以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是数学教学任务和目标高效完成的主要场所。如何充分利用课上45分钟,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是大家一直关心的问题。近几年,素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深入开展,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做了重点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的能力成为其核心要求。众多一线数学教师深刻反思现代教学思想,钻研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试验。在此过程中,我们力求博采众长,在教学交流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广泛汲取营养,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边试验,边改进,边筛选。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虽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没有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设想,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提高;效率

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小学数学观念认为,要想提高教学效率,课堂秩序是首要的保证,这使得数学教育与整个普通教育一样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教师在台上教,学生在下面听,要求学生正襟危坐,“竖起耳朵”认真听,不许交头接耳,不许随意讨论,否则将会受到老师的批评甚至惩罚。教学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如此学生的数学素质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削弱了数学素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成分。现代的教学观相比较传统的教学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从教学的主体转变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单一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转化为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授课形式生动活泼,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得主动,学得心甘情愿。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从整体教育观上,挖掘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运用现代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一、采取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

教法制约学法,是影响教学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教师的教法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数学课堂氛围变得轻松和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小学教育的需要,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把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据报道,美国中小学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利用10分钟讲解基础知识,剩下的时间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组织他们相互交流、探讨、消化,教师在一旁作为引导者进行引导,必要的时候予以提醒和纠正,结果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无独有偶,国内很多地区,尤其是发达地区的小学,已有很多教师采取这种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组织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自己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手段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的形成关键在于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手段进行引导培育。课堂教学手段多种多样,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在现实教学实践中,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学手段的极少,通常都是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授课类型,结合学生的个性心理,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单一地运用某一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乏味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影响学生大脑智力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做到综合交叉,做到丰富多彩、趣味十足,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听课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提高教学实效。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较为普及的教学手段,其本身所具有的灵活多样性能够充分满足当代小学教育需求。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既能准确直观地传递信息,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将学到的知识深刻地印在大脑中,又能节省不必要的讲解时间,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可能性》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

2、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分数表示。

教学重难点:

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

教学准备

主体图挂图,老师、学生收集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必然的、不可能的、不确定的),硬币。

教学过程

一、信息交流。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并对其可能性做出说明。

师出示收集的事件,共同讨论。

2、小结: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不确定的事件,我们现在一起来研究它们的可能性大小。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主体图,感受等可能性事件的等可能性。

观察主体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在击鼓传花中,谁得到花的可能性大?掷硬币呢?

生:击鼓传花时花落到每个人的手里的可能性相等,抛一枚硬币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也是相等的。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等可能性事件?生举例…..

2、抛硬币试验

(1)分组合作抛硬币试验并做好记录(每个小组抛100次)。

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

(2)汇报交流,将每一组的数据汇总,观察。

(3)出示数学家做的试验结果。

试验者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

德摩根409220482044

蒲丰404020481992

费勒1000049795021

皮尔逊240001201211988

罗曼若夫斯基806403969940941

观察发现,当实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越来越逼近。

3、师生小结:

掷硬币时出现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出现正面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因此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

三、练习

1、P.99.做一做

2、练习二十第1---3题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统计与可能性第一课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可能性》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