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时间:2024-01-23 11:10:08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15篇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用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3.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1. 初步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用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板书: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

(下面肯定有声音发出,假装问:“怎么了”,学生会说:“老师你写错了”,师说:“哪里错了?”“我认为我是对的,42+38=?”“你还有第二个答案吗?”“那我的观点不是对的吗?”)

学生会举例反驳我。

抓住切机,转入课文:“由这个问,你还能想到第二个、第三个答案,真好,同学们,从他的思维中,你能发现什么吗?”

生说:“他具有创造性思维”

二、问题讨论(一)

1、那么,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60页,小声地读课文,思考问题,并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

第一、必须精通各种知识。

(为什么要汲取知识?不精通知识就会一事无成,知识是形成创意的素材。)

第二、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简洁概括)

第三、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我赞同这个观点)

2、作者为了证明这些观点,他是怎样来说服我们的呢?

举例子

举了什么例子?(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游戏的事例)

3、这些例子和他的观点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点拨:精通各种知识体现在哪?

探究新事物的意识体现在哪?

活用体现在哪?

持之以恒体现在哪?)

小结:看来例子和观点之间是紧密联系的。

这三个必须要素之间能不能调换位子?为什么?

不能,这是一个由学到用再到做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除了举例论证,还有什么方法吗?看第5小节,这是引用了别人的话,这属于道理论证。

小结:对于创造性思维具备的要素,作者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来证明他的观点。这些观点分别是我们先要精通知识,再活用知识,并且持之以恒。(板书)

二、问题讨论(二)

1、像我们刚才那位同学那样,他具有的这种创造性思维是不是任何人都具有呢?(是)

你怎么知道的?这个结论是谁提出的?这属于什么论证方法?

齐读“富于。。。。创造力”

2、看来像我,像你们都具有创造性思维,可是为什么我们没有发明出什么东西啊?(缺乏创造力)

3、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有什么区别呢?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创造力的人”在文中是指谁?他们创造东西是不是轻而易举的呢?

齐读“这种非凡的灵感。。。逐渐充实。”

4、这个属于什么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三、合作探究

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论证拥有创造力的人,他留意了自己细小的想法而有所创造?(同桌合作讨论)

牛顿、瓦特、爱迪生(电灯)、爱因斯坦(相对论)、鲁班等

小结:所以我们平时要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是要知道,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

四、明确中心

课文经过了层层论述,从创造性思维要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到任何人都具有创造性思维,到拥有创造力的人要具备的条件,是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啊?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所以这个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呢?关键是什么?

齐读最后一小节,这一部分,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五、明确结构

假如没有第4、6、9小节,文章的结构将会怎么样?

正因为有了第4、6、9小节,文章结构严谨,过渡自然。

文章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所以文章结构严谨,紧扣中心“”

六、完善板书

出示名言

如果说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曾经是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思想武器的话,那么爱因斯坦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句话就必将是21世纪世界最强大国家的思想武器。

总结:能够说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看来是要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有了这些才能有所创新,有所创造。大家看,我写的这个板书像什么呀?补上线条,愿同学们平时注重。。。再插上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去遨游知识的海洋。

七、布置作业

一片落叶,你也许会看到“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悲惨命运,但是只要换个角度想,你便会发现它“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高尚节操;一根蜡烛,不久便会“蜡炬成灰”但它却为人照亮了前面的路;一支粉笔,只需三笔二画,生命便会结束,但它却在同学们心中撒下了知识的种子。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中心论点的提出方法:引一个具体实例,并作简要分析后提出。

二、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

三、感受作者的求异思维,引导学生懂得确立创造性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努力成为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教学重点]:

1、掌握本文紧扣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思路。

2、文章运用事实论证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来做个口头练习:

请看屏幕——

能告诉我,你们看到的图形是什么吗?

(学生发言)

师:很好,大家很有想象力!那么在你们的答案中,谁的最正确?

(停顿片刻,学生自由回答)

师:不错,谁的答案都是正确的,因为都很合理!看来,我们认识一个事物,或解决一个问题,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正如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 ……此处隐藏17559个字……,外面很冷的。”他坐了下来。

老人开始诉说孤独,并感谢他深夜来看自己。从来没有受到别人感谢的小偷心中十分感动。

从第二天起,小偷每天中午给老人送吃的去,还送衣服,老人再也不受冻挨饿了。这些食物和衣服是小偷从其他地方偷来的。

有人说,有些行为,评判时很难论其善恶。请你评一评这个小偷的行为。

1、 TRY24点:用2、6、7、8这四个数字,通过加减乘除的运算得出24这个结果,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

2、 先看图形 ,再展开联想

3、 任选26个字母中的一个,展开想象,仿写句子。例:A 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4、 以“同情”为本体,仿照“同情是一缕春风,让枯秃的枝头绽出新绿。”的句式造几个比喻句。

附:

1.关于“推敲”的典故: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岛(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之尹前,岛具对所得词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2. 关于“锲而不舍”的出处: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行之有效

实行起来有成效。多指方法或措施被实践证明生效。

探 求

探索追求。

渊 博

(学识)深而且广。

一事无成

一件事都没有做成功,形容事业上毫无成就。

毫不相关

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毫:丝毫,形容极细微。

轻而易举

形容事情容易做,不用费力。

关 注

关心重视。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这个词。

(1)根深 固( )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孜不倦( )____________________

(3) 而不舍( )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取 ( )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出一个与其它三个不同的作者,有多种选法,请说出理由。

A. 高尔基 B. 何其芳 C. 冰心 D. 韩愈

(1)选A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B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C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D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用“创意”、“灵感”、“推敲”、“锲而不舍”四个词连缀成一段话(可以打乱词序)。

4.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

5. 创造性的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6. 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7.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你对这一观点持何态度,请举例说明。

8. 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

9. 选文主要论证的是什么?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10. “推敲”这一典故,讲的是贾岛写诗时斟酌字句,反复琢磨的故事。下面是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请填出空白处的两句诗。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三)1. (1) ,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2)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3)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4) ,吸取。

2. (1)高尔基是外国作家。

(2)何其芳是诗人。

(3)冰心是女作家。

(4)韩愈是古代作家。

3. 略。

4. 如果认为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当你找到某个答案后就会止步不前。

5. (1)学识渊博;

(2)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识

(3)不断尝试

6.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7. 略

8. 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索新的思路,去运用所学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9. 要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10.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15

大千世界绚丽多姿,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个事物,角度不同,答案也会各有不同。美国实业家罗迦.费.恩格由四个几何图形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重点论述了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回答了如何培养创造性的问题。

这篇文章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结构严谨。过渡词语和句子的运用非常灵活,几乎每一个段落的第一个词语或句子都是过渡语,而文章的主要内容则用三个问句统帅:“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有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这三个问题并非并列关系,后两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化。因此文章读来思路明晰,重点突出。

文章先对四个图形进行分析,得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结论,接着指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局限性,从反面证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正确性,紧接着点明“不放弃探求”的重要性,而“不放弃探求”“有赖于创造性思维”。在此基础上,文章顺势提出创造性思维必需具备的要素:①有渊博的知识,因为知识的组合能形成新的创意。②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③持之以恒的毅力。课文特别提出“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出两个例子加以证明。解答完这个问题之后,又引申出如下问题:“不过,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有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作者先引用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结论,并对这个结论进行分析。实际上,自以为“不具备创造力的人”是自我压制;而“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的人则“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像贝多芬、爱因斯坦和莎士比亚等杰出的人物也都如此。总之,“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就是看他是否“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并“使之变为现实”。

最后一段,课文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只要具备几个关键性的要素,就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