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3-02 03:06:10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八篇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八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习目标:

1、感受书籍在我们生活、学习中起到的作用巨大。

2、学习作者用对比的方式展示书的神奇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这首诗。

学习要求:

1、在对诗歌的诵读中感受到书的神奇。

2、学习作者的写法,试仿写一节。

3、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感受到书对人类的神奇作用。仿写诗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课前搜集资料,导入新课

1、说说和书有关的名言名句。

2、从这些话语中,你能够认识到什么?

3、小结,板书课题。

二、朗读感知,把握内容

1、师范读诗歌。

2、生试读通课文。

3、交流评议朗读情况。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去朗读这首诗歌?

三、读中明理,掌握写法

1、点生通读全诗。

2、为什么作者为用“神奇”二字来形容“书”?

3、课文中用了哪些事物和书作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仿照前两段的写法再写一节,抒发你对书的感情。

5、交流,评议。

四、全文总结。

五、课堂作业

1、练习生字。

2、背诵诗歌。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授课类型:讲授新课

二、授课时间:40分钟

三、授课方式:多媒体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

①文化传播途径有哪些。

②文化传播的传播媒介的过程及作用。

(2)、理解

①现代传媒的产生是否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②中法文化交流的作用。

(3)、分析

通过所学内容,分析传媒的演变过程。

2、能力目标

(1)能例举史实说明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结合实际,运用知识分析中法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3)通过观看不同图片、不同视频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并能准确寻找信息的能力;通过表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小组竞赛可以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索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文化传播的作用,提高对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觉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自觉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小品表演、小组竞赛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互相聊天,交流着各自的思想、观点、知识等内容,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实现了文化的传播。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要学习的内容《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二)、讲授新课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 文化传播的含义(提问)

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2、文化传播的途径

a.播放视频《丝绸之路》,让学生思考视频中出现的是哪一种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人进行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展示图片)

永嘉之乱(两晋)安史之乱(唐朝中期)靖康之乱(南宋)

b.播放视频《古代“留学生”》,让学生思考视频中出现的是哪一种文化传播的途径。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是------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a.学生表演:小品《梁祝私奔记》b.在《梁祝私奔记》中梁山泊与祝英台借助了哪些现代化工具逃跑的?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的发展

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联系小品)

2、大众传媒的标志及方式

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

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联系小品)

3、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a.大 擂 台(小组竞赛):你知道哪些中外文化交流的史料?

b.视频:《郑和下西洋》

三、文化交流1、文化交流的作用

(1)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走出去”)

(2)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引进来”—优秀文化)

研究性学习探究

现今,各国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便捷,那么,面对全球化趋势,在文化交流上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由代表总结大家意见。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燕子底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在今天的课堂上,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猜猜它是谁?(出示小兔子图)大家想知道在小兔子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小白兔有关的课文:要下雨了。

板题,齐读。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在小白兔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自由阅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文。

3、汇报:

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

1、鼓励生活中识字:

通过初读课文,同学们就已经了解了这么多知识,真了不起。相信过了生字这一关,再读课文,你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好,现在就请小朋友睁大眼睛往前看。瞧,本课中的12个生字宝宝已经排好队,正等着小朋友们与它们交朋友呢。看一看,那一个生字朋友你以前就认识了?

(学生认后,应及时鼓励)

2、充分自主,尝试合作:

还没学习,有的同学就认识了这么多生字,真不错。可还有很多生字 ……此处隐藏3213个字……混淆,所以这两个字的读音要重点关注的。

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表演朗读,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并在这一过程中,用“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这句话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语文教学,永远离不开听说读写,永远是在想一想、读一读,读一读、想一想,想一想、写一写这样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整堂课中,读、想、写并不是人为割裂的,读为想打下了基础,而想象写话又能促进更好地读,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文人文内涵的理解将一步一步加深。对课文结尾这部分的处理,特别是两个“看”字的想象说话与朗读,也想体现这一点。在充分朗读、想象的基础上,学生最后才能有自己多元的感悟。学生的语言选择是开放的,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调控能力,帮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并及时记录好的词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素材。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认识2个偏旁“饣、牜”。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在过生日的时候,你们最希望的是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预测学生心理,最希望能得到生日礼物。

平日里,你们会向别人借东西,也会把东西借给别人听说过借生日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借生日》的故事。(板书课题)学了之后,你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要借生日。(齐读课题《借生日》)

反思: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爱过生日,而借生日学生没有听说过,这就引导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未知欲。

二、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本。)

反思: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认读带有拼音的字:

布、放、快、怎、礼、今、熊、饭、物、正、拿。

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反思: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交流识字方法: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识字方法,然后指名说一说自己想说的字,并组词。

反思:同桌交流,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扩大信息源。

4、教师指导,强化识字:

教师指导认识偏旁“饣、牜”并重点指导认记“饭、物”,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读得全对的小组能得到5颗星。

饣、牜两个偏旁,是新学的,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重点来记。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5、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6、你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给大家读哪个自然段。

(先自由练习读,然后指名自由选自然段读。)

反思: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7、感悟妈妈和小云说的话:妈妈笑着说:“我忘了”。妈妈真的忘了吗?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理会想些什么。

(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讨论和交流的结果。)

8、读了课文,你们觉得小云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各抒己见,从中知道小云在妈妈的影响下,懂得关心妈妈了,使学生受到感染。)

9、小结:

我们的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她总是只想着别人,而唯独没有自己,所以我们也应该向小云一样,来关心自己的妈妈。

10、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以3人小组的形式练习,还可播放乐曲,活跃气氛。如开始放《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课文读完后放歌曲《生日歌》。)

三、拓展与巩固

1、你们能说出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各抒己见,师生共同评议。)

2、总结谈话:

我们的妈妈爱我们并且关心我们,那么,我们也应该像妈妈一样云爱身边的人,云关心他们。

3、作业设计:

⑴ 亲手做一份小礼物(一幅画、一件纸工等,送给父亲或母亲,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⑵ 想象故事的结尾,把课文中的故事说给别人听。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的】

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今绍兴)镜湖之三山村。这道诗作于次年春。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真挚的情感。

二、理解诗的意境

1、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农家热情、淳朴、热情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情况。足鸡豚,形容菜肴很丰盛。足,足够。豚,小猪,这里泛指猪。

2、山重水复疑无踟,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纡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象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

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前一联写村外风光,这一联转为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载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二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

三、背诵这首诗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