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写字》教学反思

时间:2024-01-23 11:10:24
《怀素写字》教学反思

《怀素写字》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怀素写字》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怀素写字》教学反思1

教完这一课,觉得这是本学期中进行地最认真地一次教学互动。从教材的研读,到教学思路、流程的设计,都费了一番脑筋。课堂上付诸实施,虽不是完全成功,可是也有一定的收获。

成功之处

1、识字写字指导激活了孩子的思维:

课前,我先在黑板上板书“写字”二字,让孩子观察、比较,识记,意在让他们在课伊始这个注意力保持的黄金时间记住这两个字。当我说到秃宝盖和宝盖儿的不同时,一个孩子说:“老师,我发现了:秃宝盖像男生,宝盖儿像女生。”“为什么?”我觉得这个比喻事出有因,也许是教学的生成点呢,于是就紧接着追问。“男生头发短,上面就是平平的;女生头发长,还有蝴蝶结,所以上面多了个点。”

“你太会想象了!”我禁不住竖起大拇指夸奖她。有了这个激活,学生在下面的生字识记中,展开了大胆的想象,编了很多的儿歌“一口日”“十口古”“木羊样”,“牛妈妈生了一个儿子(先)”学得主动而又热烈。

2、读文、启思、实践结合。

学第二段时,我让孩子们抓住“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这一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写字经验:“先看清字的形状”,怎样才叫看清?要做好哪些工作?(看清字的结构,每一笔的位置)“再记住字的笔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再一笔一画照着写”为什么要照着写?

在理解了怀素写字的步骤后,又带着孩子按照怀素写字的方法学写起了生字。学生在经历了这个过程后,不由地发出了“这个办法真好”的称赞。

不足之处:

1、生字的指导应严格在田字格中进行,这样更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范例。课前我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当中的“写字”,直接进行教学,事后发现,许多孩子在写这两个字时,占位就不合理了,不是高了,就是低了。

2、由于课前的准备还不够细致,所以许多的设想没有完成:比如有关词语积累的换词训练:“非常 ” “有名 ” 还可以在学生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

跟随怀素一起写字

用心听了《怀素写字》一课,收获颇丰。整个设计条例很清晰,加上老师对一年级孩子的尊重与理解,课堂还是比较有生趣的。对于怀素写字的细节,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处理。

投影:“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

师:一起读,思考怀素写字分为几步?

生:齐读。沉默。

师:再读。

讨论总结(1)看清字形,即眼到;(2)记住笔顺,即心到;(3)写,手到。

闭上眼睛,师引读。指名与老师配合读。自己说一说。

用怀素写字的方法来写“古”。结构分析,笔顺,师范写。学生评价。

用怀素写字的方法来写“写”字。按照步骤写。有学生上黑板写,其余自己练习。评价。

是不是每次都这样写的?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再齐读。

精致的细节,扎实的训练,让低年级的写字训练扎实起来。让孩子参与评价,在评价中扬长避短,也不失为一个很好教学思想.

课堂中,还有些细节,吸引了我。对于“好学上进”这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什么叫“好学上进”?在我们班哪些孩子是“好学上进”的?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有名”:“有名”是什么意思?你还知道哪些人是有名的?“穿”字的异义引导也很巧妙。

随着这堂课,我看到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不易与乐趣。但作为高年级老师,还是有些担忧。这堂课显然不是书法练习课,那么我们还应该无痕引导些什么呢?“怀素写字”的这段文字仅仅是像书法书那样在教孩子写字吗?我们是不是从“先……再……”看到了怀素练字方法的正确和一丝不苟?是不是可以从“总是”看到怀素写字的坚持不懈呢?,我们还可以从“怀素把木板写穿”这个细节可以看到怀素的坚持不懈,可以看到怀素不怕困难,为了练字,他愿意动脑,愿意克服困难。

让怀素这个名人在孩子心中神圣起来,也更加可亲起来,促使“小小怀素在成长”!

《怀素写字》教学反思2

《怀素写字》教学反思

《怀素写字》是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文介绍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勤奋练字的故事,对激励学生发奋学习,刻苦练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有着积极的影响,符合一年级小学生初学写字的具体情况。本文言简意赅,寓意深远,具有很强的情感发掘因素。一些句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特点,对积累和运用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本文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学习理解文中的字词,关键还在于要激发学生喜爱读书写字的情感,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读、识字”的能力和理解课文、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是,文章时代遥远,内容枯燥、陌生、缺乏童话类课文的情趣因素,学生很难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到怀素认真写字、好学上进的精神,并受到感染。如何发挥本文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消化不利因素呢?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不厌其烦地读这篇貌似平常的文章,我也从我的知识结构出发,理解与审视它。为了在教学中体现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字词句段篇,我反复推敲。既找到了一些对于学生理解有重要作用的关键词,如:好学上进,非常认真、有名等,又完成了非线性的教学设计。考虑到文章分为三个意义段(第一节为第一段,讲的是少年怀素好学上进;第2、3节为第二段,讲的是为什么怀素可以成为有名的书法家;第4节为第三段,讲的是成年怀素的有名。)同时,三个意义段之间又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1、3段是时间先后关系,2、3段是因果关系,第2段中的2、3小节又是并列关系。)因此我的教学流程是这样安排的:从第4节跳到第1节,再教2、3节。

我设计了一些理解词语的环节,如对“好学上进”、“有名”的理解,让学生自由畅谈讲讲班上哪些小朋友是好学上进的孩子,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人物。

如果以上是对教材的理解,下面就是对教材的审视。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划照着写。”这里,明明是三个步骤,作者用的却是

“先”“再”这样一组关联词。这很容易对学生造成一种误导。尤其是对事物缺乏本质认识的一年级学生而言。我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了“先 ,再 ”的填空。 因为这篇文章对小朋友来说,其吸引力远远不如童话、诗歌等,这对于我的教学设计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在词语上尽量联系它们的实际;在第二、三自然段过渡语上老师用怀素爷爷的口气向小朋友说一段话;还拿出毛笔、木板让学生敲敲桌面,直观感受写穿的不容易从而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怀素写字》教学反思3

……此处隐藏7379个字……关爱的激励。

《怀素写字》教学反思11

《怀素写字》是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倒数第二篇文章,不像之前所学习的文章那样形象性、趣味性比较强,文章中的主人公怀素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如何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是本课的关键。

今天我在我们学校以《怀素写字》上了一节公开课,反思我这一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我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首先,我设计的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比较难,原因主要是我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学生的学情,只是思考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设计使整个教学清晰流畅,但却忘了最重要的一点——学生的学习基础,所以上课时大部分同学难以跟上我的思维速度,课堂气氛就略显沉闷,本来我的教学设想是想让孩子通过感悟让孩子得出怀素是个认真刻苦的孩子,可是一年级的学生很难凭空去体会怀素态度的认真和练习的刻苦,如何使得学生得到情感的共鸣,这是需要不断思索的难题。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对于一年级孩子的学情不了解,不知道他们的水平到底处在一个怎样的位置上,所以本以为学生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可是孩子却说不出来,造成“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今后要多关注学情,要深入了解什么是他们已经知道的,什么知识是引导他们跳一跳就能够到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其次,我本想让学生通过说话练习达到理解怀素精神的目的,可是说话练习我训练的范围太小了,我给予学生说话的机会太少了,学生说的少,理解的也就不够深入,我应该放开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这样不仅能带动其他学生理解课文,并且通过说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再次,这篇课文离学生的距离远,所以就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来增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虽然课前设计的时候我是想让学生每一句都反复练读的,可惜上课时因为我个人紧张的关系,我把这关键的环节给漏掉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充分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一定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可以真正的变为学习的主人。

《怀素写字》教学反思12

这是一篇励志学习的文章。这对于一年级刚学习写字的孩子来说十分亲切。一读课题,学生马上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怀素怎样写字的,怀素的字写得好看吗?带着学生自己提的问题,我和学生一起走进了文本。

在学文中我主要抓住“喜欢”“认真”“有名”等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怀素怎样成为有名的书法家。由于一年级学生对草书的认识不够,也不懂得欣赏草书。我通过介绍怀素,介绍他的作品声名远播,让学生感受怀素的名望之高,字之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落。围绕中心句“怀素写字非常认真。”我通过一个问题“你从哪些字词中看出怀素写字认真”的导入,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再由学生的回答导入到“非常认真”。在提到这个词语时,我让学生找找“非常”的近义词,通过对怀素练习写字情景的想象描绘,感受他“不管严寒酷暑,不管纸有多贵”,他依旧一笔一划地认真写字。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十分真切地感受怀素写字的用心,刻苦。我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来回答老师的题问“怀素为什么能成为有名的书法家”学生能流利地回答出问题。

在学文时我不忘“学以致用”,在讲到怀素“他总是先……再……”时,我让学生真实再现写字的模样,全班学生在我的指令下认真地写了“用”字,我相信用心的孩子会一直这样认真地写字的。

《怀素写字》教学反思13

《怀素写字》一课内容很浅显,一读就懂。怎样才能让孩子体会到怀素之所以能成为书法家,是因为他的努力呢?当然要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中寻找答案。我发现一年级的孩子不会从文中找答案,他们更喜欢天马行空地按自己的想法去解答老师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很注意教孩子反复读文章,有一个词、一句话生发开去。并且我常渗透一些做阅读理解题的方法,比如勾划关键词,所以我的语文课进度总是慢。不过我想“磨刀不误砍柴工”,现在宁可慢一点,也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怀素写字》第二自然段时,我抓住“非常认真”来进行教学。我设计了一个划句子的练习,让学生找找怀素是怎样认真写字的?一句一句带着他们分析哪句话具体写了怀素是怎样认真写字的。怀素成为书法家的原因并不仅仅是他写字非常认真,更重要的是他持之以恒,第三段中有这样一句话,“他写呀些呀,日子一长,木板竟被写穿了!”孩子并不能很深刻的体会到这句话的内在含义。因此,我在教学时让孩子摸摸敲敲自己的课桌,告诉他们我们的课桌还不完全是实木的,真正的木头比课桌还硬。孩子的感受很深,有的说从“他写呀写呀”体会到怀素写了擦,擦了写,写了一遍又一遍;有的说从“日子一长”体会到怀素为了练好字,不停地写,写了好几年。有的说从“木板竟被写穿了”体会到怀素练字很累,很辛苦,但他不怕,不然他不会成为书法家的。还有孩子体会从“竟”字看出大家都想不到木板能被软软的毛笔写穿。到在此基础上再让孩子读读这句话,孩子们激动、佩服的神情溢于言表。

这个过程也令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文章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味,学生也就能自然而然地领悟文章内容,认识怀素的形象,他们的思想感情会逐渐与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融合。

《怀素写字》教学反思14

《怀素写字》介绍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勤奋练字的故事,对激励学生发愤学习,刻苦练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有着积极的影响,符合了一年级学生初学写字的具体情况。紧紧围绕“怀素写字非常认真、练字十分刻苦”展开,一些句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特点,对积累和运用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时,我抓住一些关键词,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如指导朗读:“怀素写字非常认真”这句,我首先问学生:能不能去掉“非常”,变成“怀素写字认真”?学生说“不可以”之后又进行了一组换词训练,让学生说一说还可以怎么说,比如“怀素写字很认真”,“怀素写字特别认真”、“怀素写字很认真”等,让学生在换词中体会到怀素是一个非常认真的孩子,有了这样的认识,再让学生自己去读一读,体会一下,在指名朗读时,孩子们的感情就自然出来了。

《怀素写字》教学反思15

《怀素写字》这篇课文介绍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勤奋练字的故事,对激励学生发愤学习,苦练语文基本功有积极的意义。

第一课时我重点放在了朗读和写字上了,感觉如果孩子们连书都读不会,那么课上再多的创新,再多的拓展就没有任何意义了,第二课时从复习字词开始,后来觉得时间有点紧,看来这里的节奏还要再凑紧些。课文中第二、三自然段是重点段,在教学中我主要抓重点词“好学上进”,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理解和学习课文主人翁怀素的写字方法。即从表示先后的词语入手进行品读,了解怀素练字的步骤,还有设置坡度帮助学生进行背诵的练习,使得颂读到背诵水到渠成。

课堂上尽量充分相信学生,争取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读、去思、然后再读,从而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充分对话。同时,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我尽量关注的是全体而不是个人,如“自己在下面试试!”、“我们一起来一遍!”不过一些问题的提法可能还有待改进,如何能让自己提的问题既有思考性,又不至于拉得过高,这些有待于我以后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怀素写字》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