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时间:2024-01-23 11:12:00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飞越疯人院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1

这是一个不相信眼泪的狭小空间。时代无法诉说的悲哀,那是被神明所遗弃的地带。如果连自由都被带走,如果连悲伤 都被带走。

是的,你们不需要情感,只需要活着,活到老迈的无法再行走,连天空的颜色都无法辨认。贴着温柔与优秀标签的护士微笑着,恶毒地说。那是限制一切的规章、制度,他们打压着每一个精神有些失常的人们。开始,妥协、接受,像阿q一样自我安慰。接着,是放弃,僵硬的精神死亡。然后,迷茫的眼神看见了渺茫的希望,开始静默、抵触、挣脱,疯狂的呐喊。

嗟叹是圣人的职业,你们是普通人,无需介意,请大声的长啸疾呼。

当然,黑暗看不见眼泪。因为它讨厌。

最可怕的不是被人限制了自由,而是自己将自己锁住。自己主动的带上精神的枷锁。

没有反抗就没有改变,这个肮脏不堪的角落也许会永远堆上阴暗的灰尘。

如果不是mc的出现,如果他不曾出现,他不曾大喊混蛋,不曾打破监管者的脑袋,不曾带给他们希望,那扇宽敞的、雪白的,又温暖的能让阳光桀骜不驯地撒了进来的窗户。

可怕的是他未曾出现的那段时光,但是,可爱的是他出现了。

电影带给了我们深深地绝望,但是,却把希望留了下来。

这是最重要的。时代也总是这样,总在人们走投无路的时候,送来了丝丝希望的曙光。我无法解释那希望出现的原因,但我却清楚的知道它出现的时间和方式。它硬挺挺地接下了时代的一击,以它的气节,用它的方式。没有摇晃、没有颤抖。电影前任攻略观后感电影《河童之夏》观后感电影《飞越疯人院》观后感4篇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2

电影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句“我试过了”。当麦克莫菲和同伴们打赌能搬动饮水机砸开窗子逃走,大家都说麦克搬不动,结果,麦克真的就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没有搬动,但是他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至少我试过了”。影片后来告诉我们,大多数在精神病院的患者都是自愿呆在里面的,没有想要出去的愿望。只有一个人,麦克莫菲,是还具有这样的意识的,要靠自己的力量去争取,尽管不成功,但是是无愧于自己的心的。

精神病的判断标准到底是什么?当2为专家判定麦克到底是不是精神病患者的时候,出现了很讽刺的画面,一个说他再正常不过,应该放到监狱里去管教;另一个则说他病得不轻。院长在这个时候没有了意见,询问护士长的态度,不知道护士长是出于好心还是故意陷害,她认为麦克的病情很严重,应该继续接受治疗。于是,就这样戏剧性的,麦克被留在了精神病院。这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到底判定一个人是否是精神病的标准是什么?我们从护士长的态度中可以看出,“道德”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而且她在对病人进行治疗的时候总是询问一些个人隐私的问题,暗示着,精神病患者都是道德方面出了问题的人。难道这个标准真的是衡量某人是不是精神病的重要手段?

“我们一起逃走”。这是酋长最后对麦克说的话,也许观众真的以为酋长要把麦克弄走,但是,结果却远远出乎意料:酋长把麦克用枕头闷死,然后自己逃走了。可是,他选择了用麦克原来设想的方法逃走,实际上,也就是和麦克一起逃走了。

很难想象得到,这部片子是7几年拍的,里面体现了福柯关于精神病的思想,如果结合着他的《疯癫与文明》来看,是最好不过了。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3

《飞越疯人院》,看的我百般无奈。身为局外者,深深的痛恨护士长瑞秋。在那样一种环境中,医院规则的制造者即为真理与神,无所谓人权与自由,一切违反规定的人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与惩罚。

深爱而不得的小伙子比利,自杀未遂后被送进了精神病院,终于在遇到另一个心爱的女人后,鼓起勇气与其发生了关系,真为他冲破之前的牢笼而感到振奋人心。现实,总是那么不尽人意,护士长瑞秋一味的恐吓与责备,内心深处的恐惧又重新笼罩在比利心头。最终,割喉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本由心声,无所谓错的事情,在外界唾弃与阻挠下,也变的好像不再正确。

主角,一个带着光环的男人,他的到来,燃烧起了众多“病友”内心压抑的热情。那些曾经不再敢发声的人,开始显露自己有魅力的一面,开始争取自己的权利,开始要求给他们自由。

尊崇内心,违背规则,总是需要勇气,又需要代价。一个人的力量弱的可怜,他也许改变不了什么,但是能在黑夜里给其他人一点光亮,在说,我们都不是一个人。

规则很可怕,怕到即使规则打开,允许你出局,你可能都不敢。故事的结局以大个子搬起器械池砸窗而走,看到那高大而从容的背影消失在月色中,只想说一句:干的漂亮!他不是逃,只是寻找到了自己。

规则还有一个可怕的地方,那就是规则的制造者与执行者。围在里面的他们,全然不知自己的愚昧,站在制高点,让所有人趋于一致。

世界本五彩斑斓。如何在不对抗世界的同时,寻找到本我,也许是我等平民要思考的。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4

观看《飞越疯人院》这部电影,给我带来很大的感触和思考,许多隐喻在其中引人深思,每个人可能都有自我不一样的想法。我对部分资料不甚理解,在此主要谈论一下酋长的人物形象还有对这部电影的理解。

酋长在麦克墨菲来到这个疯人院前,甚至在麦克墨菲明白之前,他一向都装作聋哑人,其他人也都认为他听不见也不会说话,没有人理他,没有人和他交流。他只是一个人在那儿默默的生活,几乎不参加任何活动,规规矩矩做一个疯人,按时间安排表做事,没事时拖地、发呆等。其实,很多人肯定都觉得他很没趣,更加不正常,但我认为,在疯人院装聋装哑却很好地保护自我,不会和他人起冲突,也不会受惩罚,如果他还比较正常的话,这未免不是一个好方法。

当比利受侮辱自杀后,麦克和护士长厮打被切除了脑白质,变成了白痴。当麦克最终回到普通病房时,酋长已像一座大山,充满力量,准备好逃出去,但当他看到麦克已变成这样,十分痛苦,大家还有我可能都以为他会带着麦克一齐逃出去,却没想到他用枕头闷死了麦克,用之前麦克原先设想的方法“带着他”砸破窗户,逃离了疯人院。是麦克带给这个印第安人突破束缚的勇气和力量,最终他撼动并举起沉重无比的石台,这是麦克之前的想法并没有实际做到的,酋长完成了他的梦想,确是以死这种方式。让麦克灵魂解脱、让他灵魂自由,也许是西方人的价值观和宗教信仰,也算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局。酋长原本是疯人院里病得最严重的一个,在最终找到真正的自我,一个摆脱墨菲的自我。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5

看罢《飞越疯人院》这部电影,我开始思考,在这个真实的世界的我们,究竟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我希望我是麦克墨菲,这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有点过头,却可以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不用在乎各种条条框框规规矩矩的束缚的年轻人,虽然他表面上或者在一些行为上让普通人无法接受,甚至是违法,但是我想他最多不过是一个不听话的捣乱分子。而有时候我是酋长齐弗,想要像麦克一样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却因为各方的压力只能压抑自己,选择保持沉默和放弃自己的真实追求。但是也有的时候我会变成那个满脸严肃的护士长,处在一个高位用一些所谓的规矩管制其他的人,迫使他们放弃自己的想法,而听从统一的规矩。或许更多的时候,我就像那群病人,盲目而麻木,从一开始就被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或者方法固定,按照统一的模式生活着,最后忘记了自己是谁。

影片表面上是在叙述一个精神病院中所发生的悲剧故事,实际上却展现了那种为了个性解放而孤军奋战的英雄,由于找不到正确的解放道路而最后为社会所吞噬的悲惨命运,有着浓重的悲剧色彩。

《飞越疯人院》是一部扣人心弦的作品。影片以疯人院为舞台,着重反映了一种在当时所谓现代化管理的社会中,人们被紧紧束缚而动弹不得的恐怖景象。这种景象深深地抓住了每一位观众的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6

昨天看了一直想看没有看的《飞越疯人院》,有点阴暗,有点压抑,我觉得编剧是把疯人院比喻成循规蹈矩的社会,护士长是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者,充满着控制欲,她控制着整个疯人院的起居活动时间,固定的开会时间使疯子们失去了观看棒球联赛,而现实中人们为了工作又失去了多少快乐?比利对性的渴望和负罪感使他精神分裂,而当麦克鼓励他获得性爱后,护士长又将负罪感强加在他的身上,使比利自杀,护士长难道不知道性爱是正常的吗?她那样做的目的已经从最初的`治疗,慢慢发展成了无法自拔的控制欲,放大后看这不就是社会上人们追求的权力欲吗?更可怕的是大多数疯子们是自愿进来的,他们居然适应了这样的制度和控制,他们认为这就是对的,而麦克的加入打破了疯人院的平静和平衡,他的到来挑战了护士长的权威,他的存在让护士长既痛恨他又想驯服他,所以在麦克被判定为不是疯子后,本可以68天出狱的情况下,被护士长留在了疯人院,麦克本来是可以逃离疯人院的,可是他的善良害死了他,他为了去救一个出卖他的疯子差点杀死了护士长,护士长最后并没有死,她还继续控制这整个疯人院,从她最后带着护颈趾高气昂的神态看,她认为自己的权威不可动摇,事实确实如此,麦克被整成了真正的精神病人,如果没有酋长,他将在护士长的“关心”下度过余生,病人们因为麦克的离去又变成真正的疯子恢复了护士长给他们安排的循规蹈矩生活,再也没有棒球直播,再也没有远洋钓鱼,再也没有happy的part,只有酋长从麦克哪里知道还有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他用麦克失败的方式逃离了疯人院,去追求更精彩自由的生活,酋长可以逃离疯人院,而每天的生活就是上班下班,吃饭睡觉,养育后代,慢慢死去的我们可以逃离到哪里?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7

麦克给大家带来乐趣和生机,鼓励他们追求自我的幸福和权力,他改变了大家的观念,变得想要离开疯人院,即使要受到惩罚,即使明知这个不可为却愿意为之,这是麦克的勇气和执着,并感染到疯人院里的每一个人。但正如酋长其中某天晚上说的那样,他的父亲很粗壮,随心所欲,所以每个人都利用他,因喝酒太多变得谁都不认识他;酋长也许正是因为他的父亲的经历影响到他,不想和他父亲一样,所以尽管高大粗壮却装聋作哑,以防别人利用他。可是一向到最终,大家除了比利自杀外其他人可能都逃脱出去,而仅有麦克变成白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麦克在一开始表现的很不一样,会为不公抱不平,在大家的眼中高大无比,不得不说大家对他有利用的成分,想要经过他,获得趣味、开怀甚至逃脱疯人院。

疯人院里的大部分人都是自愿来的而不是受逼迫,他们没有精神失常,只是厌倦了现实生活,来此逃避,逃避工作,逃避压力,逃避感情,逃避自我的内心。在疯人院里,每一天重复着无聊受人管制的生活,时间久了,他们没有克服自我,也不想回到正常的生活,但又无法改变疯人院的时间表,没有像麦克一样反抗,只是逆来顺受。比利在割腕收到护士长刺激之前,他很开心,能够说在麦克的鼓励下,克服了自我的恐惧,却因为护士长的侮辱割腕自杀。

其实,每个人都有阴霾的一面,有些人明显,而有些人不明显,当环境改变逼迫时,有可能会显现出来,构成反常的行为,造成对自我或他人的伤害。任何一个在其他人看来不正常的行为,因为性格和追求,在外界有事激发起情绪时,容易引起一个人的行为偏激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8

看这部片子的前半部分的时候, 我只是觉得那个护士冷酷,自以为权威,实际只是自我满足的假权威;实际上越是这样,越不会有人从心底尊敬她。而且她并没有做有利于病人的事情,只是一味没有人性地压制病人。

而男主角墨菲是个表面神叨叨,实际是聪明,向往自由,关切别人的好人。这种品质在影片里展现得很具体。比如他的谈吐,他教酋长打篮球···

到后来,随着电影上演一个又一个高潮,我越发清晰地感觉到这不仅仅是一部“疯人院”电影,他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只是用更为激烈的方式,在一个封闭的空间,爆发出来,强调影片的意图。

我不知道大家怎么想,我觉得我被这部电影触动的最深刻原因就是它让我联想到这个我,和其他千千万万人生活其中的中国社会。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对社会的探知欲越来越强,而却失望的发现这个社会如此大而多的弊病。这个社会是如此不公平,而这个社会的弊病却如此之多:贫富差距,教育体制, 走后门,没有动物保护法,低俗的媒体····而这些问题都是建立在社会机制之上。

最可怕的不是有问题,可怕的是意识到问题却不去克服,甚至在社会压力与舆论导向下屈从,甚至对自己心理暗示: 比如在看电视上看到外国人在街上游行,其实我们是羡慕的,羡慕别人表达自我,追求自由的权利,而我们不敢,也没有那权利。然后有的人会对自己说,这些外国人做这些事还是改变不了什么的,但我们呢,我们连做都没做。

就像电影中墨菲在搬那个水槽失败后说的话:我至少试了。而在电影最后,酋长搬动了那个水槽,打破窗户,逃了出去。这就是我们说的前赴后继。这就是勇气。

感触还有太多, 就先说这么多吧。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